第六届进博会·进博故事|小小羊驼“进博行”
来自澳大利亚的羊驼饰品制造商INJOI第六次来到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零’市场开始,进博会带我们走进了最‘灵’的中国大市场。”展商负责人张云全说。
六届进博会,每届不一样。“如今,我们的展台从首届的18平方米扩展到了现在的72平方米,中国线下门店从零扩展至8家专营店和30多家经销分销代理,我们的产品更是从十多种扩展到了五六十种,进入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生’。”张云全说。
展台上的羊驼制品软萌可爱。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摄
软萌的外观、绵密的触感、天然的材质……小小羊驼通过进博会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张云全介绍,INJOI品牌在澳洲市场发展了近20年,但因市场容量小,产品品类变化不大,经销范围也较局限,自从参加了进博会,企业无论是销售端、产品线还是供应链都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第一次报名参展到今天,进博会给张云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热度”。
“刚刚得知中国要举办全球首个进口博览会时,我就知道这对于进口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重大机遇。众多澳大利亚企业积极报名参展,以至于食品展区展位被‘秒抢’,而我们因为发音的问题,将‘饰品’说成‘食品’,被主办方告知很遗憾已经没有展位了。”张云全说,“我和合作伙伴商量,进博会的机遇一定不能错失,我们还是要积极争取。于是我带着产品登门拜访主办方,才知道原来是发音的问题造成‘乌龙’,主办方认为我们的产品非常有特色,立即给我们安排了饰品展区的展位。也正是因为没有和进博会擦肩而过,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迅猛发展。”
回顾首届进博会,张云全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申请了一个小展台,出乎意料的是,展台里挤满了客商,有的客商现场就要洽谈采购或经销代理。
客商在问询产品经销代理情况。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摄
如今,张云全已经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开设了门店,并且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开发了新产品,比如熊猫造型玩偶就非常受欢迎。
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也在中国市场扎下了根,将来还要继续参加进博会吗?张云全肯定地说:“一定会继续参加!”
张云全认为,中国市场大,不仅是规模大,还有潜力大、活力大。“我们通过参加进博会一是可以继续拓展营销渠道和合作伙伴,二是可以快速宣传品牌,提高影响力,三是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各地不同客人的需求点,以便于继续开发有市场针对性的产品。所以我们还会和进博会一路同行。”
展台展示新开发的羊驼毛帽子、围巾、手套等产品。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摄
进博会是国外展商进入中国市场的起点,中国市场也是企业进入亚太甚至全球市场的起点。“根据客户需求,我们在澳大利亚、秘鲁、中国都设置了生产加工基地,我们的产品还能够从中国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市场的辐射力、带动力足够大,我们还会不断扩容。”张云全说。
伴随着一届届进博会的举办,羊驼类制品参展企业也越来越多,除了澳大利亚,还有来自新西兰、秘鲁等地的品牌商,也一起加入这一大家庭。这几年“羊驼”在中国火起来了,离不开进博会创造的展示窗口和发展机遇。(记者贾远琨、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