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客户端发表题为《除夕夜,上海一家小饭馆里的“气象”》的报道。
除夕夜里,抬头华灯初上,远处烟花绽放。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新旺美食林农家菜饭店里,一桌桌年夜饭热气腾腾,约200平方米的小店被挤得满满当当,欢声笑语中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锅气、和气、热气、勇气、底气……辞旧迎新时,小饭馆里“气象”众多。
“全家福砂锅、花雕清蒸草鸡、羊肉锅仔,可以上桌了!”……后厨里,来自河南的大厨张艳北正利落地颠勺。一整只被片好的鱼落入锅中,火焰在锅底“舞”出各种形状。这一夜,张艳北要为食客做上数百道菜肴。
“在上海做厨师20多年,年夜饭讲究的是现做,比预制菜更有‘锅气’。尽量用天然佐料,保证味道更要健康,这是厨师的本分。”他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边说。
几分钟后,一道道色泽鲜艳的农家菜被端到居民朱桂凤一大家人面前,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吃着年夜饭。
烟火气里的亲情,就是最好的年味。
67岁的朱桂凤说:“我们一大家有21口人,家人最重要的是‘和气’。我有4个姐姐,别人叫我们‘五朵金花’。不管谁遇到什么难事,都能一起商量、一起面对。家和才能万事兴,家庭才能有‘战斗力’。”
朱桂凤边上的几桌人,是饭店老板俞迎春请来的“特殊客人”,他们是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
3名环卫工人在靠窗的一桌坐下。此时,他们还身着厚厚的灰色工作棉服。
一碗酒酿圆子汤下肚,3人聊起了南方的湿冷天气。其中一位说道:“现在早晚温差太大,冷气能直接‘打穿’衣服。”
“天冷的时候,我就想回家,见到家人心都是暖的,身上感觉一下暖了三度,一点都不累了。”来自云南的环卫工人杨坤菊说。
“90后”美团外卖小哥陈刚和同事也风尘仆仆地进到店里。他刚送完农历兔年的最后一份外卖,手已经被寒风冻得通红。
这些年,陈刚走南闯北,在吉林老家开过小货车、在淄博当过烧烤店长、在昆山电子厂加工过电脑主板。去年,他来到上海做起了外卖小哥。
他对工作颇有心得:“干外卖要总结经验,人家为什么一天能送100单,你就干40单。要有信心、有勇气把活儿干好。”
陈刚在老家有一个8岁的孩子。他今年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个月留2000元,剩下的全部寄回家,争取今年攒下10万元。
陈刚斜对角的一桌是4名快递小哥。快递小哥孔邵坤对自己今年的收入底气十足,“每天我要走3万步,可以送200多单,现在1个月能赚1.4万元,对我来说忙点也挺好”。说完他一饮而尽杯中啤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饭店老板俞迎春开始给大家敬酒。他是附近的“名人”,刚入选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20多年来,他每天做好午餐免费送到社区孤老家中。每逢传统节日,他就请孤老们、没回家的快递小哥等来饭店吃顿团圆饭。饭店的走廊上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在上海过年,希望能融入上海。一口饭下去,什么烦恼都忘掉了。”俞迎春举杯提了提气说,盼望新年有更多人一起把“助人为乐”的公益越做越大,让更多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能“吃上一口好饭”。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小饭馆里呼唤“新年新气象”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