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零距离家园·开放麦”
新华网上海电(记者 吴霞)上海黄浦区有一条小马路,全长只有333米,宽约7米,装载了三个居民区和一万多人的生活。过去,这条西凌家宅路曾有“户户门对门,走路人碰人,鸡从屋上过,对话不出门”的说法。如今,这条小马路一跃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系列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崭新的小马路,贴心的座椅,好看的绿化带,应有尽有的小店……“我们在路边增设了一些富有设计感的舞蹈之椅,买菜回家的老人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带小朋友出来玩的家长同样可以在这里坐一会,看着孩子蹦跳玩耍,这个椅子的设计是我们很用心的地方。”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包童斌说。
离西凌家宅路不远的淡水路,同样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小马路,这里紧邻新天地商圈,居民区与沿街小店交错分布。“我们在打造淡水路的时候,发现淡水路没有一处可以坐下来的。当时我们立了这个项目,希望把绿地‘打开’。”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说。
11月10日,黄浦区地区办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四场“零距离家园·开放麦”活动在二酉书店举行。以“10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何‘圈定’美好?——一条马路 一个街区 一种生态”为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邀请了“城市空间艺术季”项目负责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明颖,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包童斌,徐家汇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张耀,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强华等共同交流讨论。
王明颖认为,之前人们提到街和路常常聚焦的是它的交通功能,关注的是“快”和“便捷”,但如今,街和路成了公共生活非常重要的空间载体。“要在这个公共空间里面,给市民提供生活的各种可能,要让他们stay(停留)下来。”
“零距离家园·开放麦”是黄浦区推出的开放交流互动平台,前三期活动分别围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做好基层减负增能“下半篇文章”、通过政企合作的高效能治理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话治理、共谋对策。
今年黄浦区正在开展主题教育,重点推进“10分钟生活圈”“一街一路”建设,通过统筹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和服务功能,不断推进“人民城市”理念的落地落实,探索新时代人民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的“黄浦样本”。
作为今年活动的收官之作,第四期“零距离家园·开放麦”聚焦“一街一路”项目等街区建设的做法成效、背后的良性运作机制以及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展开讨论,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和界面的再塑,加强各类主体通力协同、共赢共享,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