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内异症被痛经忽略 专家呼吁聚焦生育全周期管理
  • 新华网无人机
正文

分享至手机

莫让内异症被痛经忽略 专家呼吁聚焦生育全周期管理

2024-03-24 09:01: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3月24日电(记者龚雯)3月的第四个周六是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获悉,我国15岁至45岁女性中约有10%至15%患有这种常见性的良性疾病,很多女性并不自知,“一忍再忍”的痛经可能就是“罪魁祸首”,有的直到婚后不孕多年才发现。专家呼吁,全社会需共同关注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与生活质量。

  如今拥有一个8岁孩子的风华(化名),在23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行的“关爱内异症女性行动”活动现场分享了一段求医经历。

  据她介绍,自26岁起每个月都饱受痛经的折磨。直到2013年,34岁的她仍未能成功怀孕,且痛经症状愈发严重。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风华患有双侧巧克力囊肿,腺肌症并伴有深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已累及输尿管和阴道后穹隆。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的巧克力囊肿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4厘米迅速增长到7厘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普通妇科主任易晓芳主任医师团队为风华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不仅切除了卵巢内膜样囊肿和盆腔异位内膜病灶,还为她保留了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内膜异常生长到子宫腔以外的位置。”易晓芳表示,罹患该疾病的患者内膜异位大多数出现在盆腔内子宫、卵巢及邻近器官的腹腔面,随着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异位内膜会像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增厚、脱落、出血。然而,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无法像正常月经一样从体内排出,从而引发周期性疼痛和不孕等问题。

  近年来,医院内异症门诊量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医院内异症团队每年接诊的患者超3万例,其中近半数患者短期内有明确的生育需求。

  专家认为,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完全等于不孕症,对于病变较轻且卵巢储备功能尚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充分评估可实现自然受孕,也可借助辅助生殖,但是怀孕并不意味着疾病终结、生育以后也不能掉以轻心。

  生殖内分泌科副主任金丽强调,内异症病变轻重程度需要由医生检查评估确定,而不是病人自我感觉有无明显不适症状。患者听到的一句“建议试管”,其实后面蕴含着医生一系列的考量。

  胎儿医学科副主任熊钰表示,内异症患者在怀孕后被认为有显著增加的妊娠风险。因为她们更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等并发症,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虽然孕期的高孕激素水平可以抑制异位的子宫内膜生长甚至使其萎缩,但临床经验表明孕期内异症病灶也可能发生癌变。

  为此,业内呼吁内异症患者妊娠后应纳入高危妊娠管理范畴,通过规范化管理路径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母婴安全。

  易晓芳提醒道,内异症作为一种慢性病,虽然怀孕可以使患者病情暂时得以控制,但并不能实现根治,需要长期管理。不仅在于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更在于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悉,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内异症团队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内异症患者成功受孕率可达50%。同时,内异症团队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随访数据统计显示,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5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国际报道的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育龄期女性,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是青春期少女。“如果她们出现了严重的痛经,或者可能在初潮前就出现了每月腹痛的症状,家长们应尽早重视并及时干预。同时,学校也应增加对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科普认识,尤其在校期间,避免女生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等。”易晓芳说,由于孩子们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服用相关药物,需根据医嘱随访,避免长期用药影响乳腺健康。(完)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