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两年出货4700多台 这款工业机器人是长三角“本地人”-新华网
2024 05/24 08:36:36
来源:新华网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两年出货4700多台 这款工业机器人是长三角“本地人”

字体: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戴小河、桑彤、王辰阳)记者23日走进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时,一台弧焊机器人刚刚下线,即将交付汽车生产线焊装使用。

  这款工业机器人是地地道道的长三角“本地人”,控制器用上海的、伺服电机用浙江的、减速器用江苏的、壳体用安徽的,各级零部件供应商均不出沪苏浙皖,全部为长三角制造。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已出货4700多台。

  新时达是这款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它牵头长三角12家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促使区域内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实现整机应用。

  攻坚“硬科技”,长三角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上海龙头高昂,苏浙皖发挥产业所长,三省一市补短板、延长板,串起产业链、创新链,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并称为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长期为外资品牌主导,现在这一局面正被扭转。以新时达为代表的长三角一批企业埋头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并以点带链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机器人产业链生态。

  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在全球的装机份额从2012年的14%升至2022年的52%。几乎同一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从外资品牌基本垄断,到2023年底时内、外资工业机器人出货数量出现近“五五分”格局。

  新时达总裁梁锐说,国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进步的核心技术能力,让国产机器人加速走向工厂车间,服务千城百业。

  首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背后,是长三角区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努力探索。

  “在创新生态方面,上海市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平台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发展提供资源集聚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说。

  2022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向苏浙皖工信厅发函,商请支持打造首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该计划中,新时达被推举为首轮“链主”,苏州绿的谐波、绍兴来福谐波、衢州禾川科技等公司联袂助阵。

  根据计划,“全长三角造”机器人2022年的首批出货量拟超200台,2025年力争下线2000台。数据显示,这一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当年,“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即出货827台,2023年完成2338台,2024年一季度出货量超1500台。市场应用方面,“全长三角造”机器人首次进入汽车主机厂,应用在吉利汽车临海基地白车身焊装生产线。

  新时达市场经理张镇奎说,用户更在意的是产品性能及产品是否物美价廉。一份市场报告显示,将“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与全球头部品牌同类机器人进行数十个子项的对比测评,结果显示双方实力差距较小。

  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握指成拳、扬长避短,正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机器人‘全长三角造’使供应链距离更短、更集中,交付周期更有保证,也强化了‘链主’的溢价能力,最终使整个区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区域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活力奔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