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保民安 他走进了群众心里
  • 新华网无人机
正文

分享至手机

事无巨细保民安 他走进了群众心里

2024-06-27 21:35:04 来源:新华网

  

  “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才能和居民心贴心。” 朱应才2017年退役后,在上海市奉贤公安分局江海派出所任社区民警。7年来,荣获3次个人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脱下军装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安民警,他锲而不舍、勤学苦研,迅速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完美转变;他从点滴入手、解危帮困,用真心付出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起初不是很适应,更心焦的是听不懂奉贤话,感觉自己成了会说话的'哑巴'”这是朱应才踏上新岗位后最深刻的感受,“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融入奉贤、融入社区!”凭着军人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儿,朱应才天天往社区跑,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1万5千步以上,社区里常能看见朱应才和居民“嘎讪胡”,时间久了,朱应才的口音中杂糅着几句洋泾浜的奉贤话,他本人更是融入了社区生活,走进了居民心里。

  朱应才管辖的小区内人员结构和需求呈现多样化,给社区管理也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此,朱应才以社区为家深耕细作,坚持从源头化解矛盾,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安防能力,开展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反诈宣传……并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工作法”—“一事(一件纠纷)、二分(分级分类划定风险等级)、三访(设定“当事人、家庭、居委干部”三方回访制度)、四评(根据预警等级在事后一个月内开展四次评估)” ,真正让社区成为温馨宜居的典范。

  

  既是社区民警,又是居委副书记的朱应才,心中有本清晰的账,社区独居老人除了体弱多病无人陪伴之外,一日三餐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这是朱应才通过细致走访得出的结论,“要想温暖老人的心,先得温暖老人的胃。”让老人按时吃上热汤饭成为了他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朱应才会同居委工作人员,挑担子、想法子、铺路子,最终联合第三方形成“政府支撑、子女支持、配合支出”的供餐机制,用一口热汤热饭,消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交通问题是社区的“老大难”问题。2780家住户、54家沿街店铺、两所学校家长接送车辆,日均近1000车次的出入量使得社区早晚高峰拥堵不堪。因车位无端被占、车辆碰擦、迎面车辆互不相让引发的矛盾纠纷、110警情层出不穷。“小区路两边停满了车,道路本就狭窄,再碰上个对面驶来的车子,我上班都不用去了。”“朱警官,这每天早上太堵心了!”居民的怨声载道,如芒在背深深地刺痛了朱应才的心。“必须解决!尽快解决!”抱着这样的决心,朱应才迅速组织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立足交通堵点、停车难点,分时段重新规划小区停车位,开展顺向停车、单向通行的微循环改造,并召集小区、学校保安人员于早晚高峰期在交通事故高发点维护秩序、疏导交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小区的“肠梗阻”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类110同比下降49.1%。大家纷纷点赞说:“朱警官是真的把我们的事放在心里!”

  

  也许正是因为朱应才身上的爱民集聚效应,“警民一家亲”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也愈显浓烈。近期在朱应才的号召下,社区组建了小区平安联盟队伍,协同联动的共治模式让小区平安治理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他们邻里守望、站岗放哨、义务巡逻,在社区筑起了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当邻里、商铺间发生纠纷时,队员跨前一步调解,发现安全隐患苗子,队员立即上报,并通知朱应才和同事第一时间干预,至2022年11月,社区报警类110同比下降40%,小小的队伍展现出了无穷的战斗力。

  朱应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躬身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奉献、热忱为民是朱应才建立良好群众基础的坚固基石。朱应才本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好群众工作,实现让警民关系再上台阶,让鱼水情谊更加浓厚,让社区治安常态稳定。“闲话虽是洋泾浜,工作绝对不走样”,新征程上,朱应才继续扎根他的社区岗位,积极而又坚定的忙碌着。

  采制:徐昌敏、虞礼锋、张千石、实习生尹骏逸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