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31日电(许超、实习生卢旭阳)“我原来是名陆军炮兵,负责通讯岗位……”“好巧,我也是负责通讯岗位,但我是名空军雷达兵……”“哦,我跟你们都不一样,我是名武警部队的狙击手,可是真真实实一直摸着枪的,哈哈!”这是在“八一”建军节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内组织的一场座谈会,与会同事们畅所欲言时的场景。他们曾经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军人。如今,他们有幸又聚集到了同一个集体。
从王牌狙击手到路口标兵
90后的林超曾是一名王牌狙击手。2010年,他入伍进入上海武警部队,从一众新兵中脱颖而出,进入了100人的特战小队。又经过一年多的锤炼打磨后,林超被选入5人教官小队,经过相关安排,至国外参与执教援助,这段经历成为他弥足珍贵的回忆。
2015年,退伍后的林超进入奉贤公安特警支队,依旧是一名狙击手。在特警的时光里,他将部队里的优秀经验带到特警队伍,参与过大比武、制服过“武疯子”、协助过破大案……2021年,因岗位调整,林超进入交警支队一大队工作。
“失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的,但人的岁数上去了,不可能一直年轻,一直处于巅峰。以我现在的身体素质,确实回不到特警去了,就应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手里的枪换成了指挥棒,初到新岗位的林超多少有些不习惯,但他迅速调整好心态。“狙击手训练的时候,大太阳底下趴地上,起来的时候,地上的汗水都形成了人印。现在这样的大暑天,我在路口站一个高峰,也有了一点当年训练的味道。”林超说。
林超很快适应了交警这个岗位。他是身姿最挺拔、手势最标准、心肠最火热的那一名。
今年1月份,正在辖区环城东路南奉公路的“奉贤第一岗”执勤的林超见到一名老人在路口徘徊,显得十分着急。他上前询问后发现,老人视力略有残疾,因挎包遗落在了已驶离的公交车上而焦急不已。林超第一时间安抚老人,并在与公交调度室确认后,将挎包顺利取回。包内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均未缺失,接过挎包的老人对林超不住地表示感谢。
如今,林超还是支队的教官,平时会带领同事们开展手势操训练、队列训练等。从曾经的武警教官到现在的交警教官、路口标兵,林超在不同的岗位上,对待每项工作、每个任务还是那个本色不变的“王牌狙击手”——一旦出手就是靶心。
从副班长到辅警助理主管
同样是90后的於洋,曾是一名炮兵通讯有线兵。2012年,还是应届生的他怀揣着制服梦入伍当兵,进入了福建炮兵部队。
“作为通讯有线兵,要的就是遇山开道、遇水架桥的本事。背着线圈等装备,负重10余公里是家常便饭。” 多年来,於洋在不同的点位上来回穿梭,保障线路的通畅。
退伍后的於洋抱着对制服梦的延续,果断报考并顺利进入公安勤务辅警队伍,被分局任命为辅警助理主管。
也许是在部队里当过副班长,於洋作为助理主管无论是日常勤务安排、集中清查整治,亦或是交通保卫任务、突发状况处置,他均是身先士卒,辅助民警和大队领导的每个任务他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条理分明。
“我2016年成为交警就碰到交通大整治开始,跟着民警一起在路口执勤,也遇到过群众的不理解、谩骂等各种为难的窘境,好几次我都觉得很委屈,但看着民警波澜不惊的样子,我也越来越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如今可以独当一面的辅警助理主管,於洋在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进步。
从通讯兵到科技实操手
1988年出生的宋晓青,大学专业虽是会计,却对电子产品情有独钟。
“当时网上流行一句话,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正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宋晓青毅然决然选择入伍当兵,在山东空军成为了一名通讯兵。
当通讯兵的那些时光,让宋晓青深刻明白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一旦指令下达,来不得半点草率。
“无人机操作?那必须报名呀!”偶然之下,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宋晓青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无人机操作的培训,并顺利拿下了操作证书。而正是那段时间的培训,又赋新能了在辅警岗位上的宋晓青。
随着分局警用无人机场景的不断拓宽,宋晓青也有了自己新的努力方向。“我本身就有操作资质,以后我要协助大队的警用无人机飞手一起,将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将自己的爱好真真正正用到工作中去。”宋晓青自信地说道。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其实,在奉贤交警支队一大队,像这样优秀的代表还有很多。他们“前半生”保家卫国,“后半生”守护安宁,不同的色彩演绎出同样的精彩。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从军营到警营,忠诚的本色始终未改。与其说退役从警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对军人情结的一种延续。身上的“橄榄绿”变成了“藏青蓝”,他们的眼神坚定如初,头顶的军徽换成了警徽,他们的身姿依然挺拔。岗位变了,忠诚与责任永远不变;着装的色彩变了,军人的本色永不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