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项目组走访发现,“组团式”创新共同体用一条路激活全域科创,实现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不用土就能生长的绿化植被让城市居民乐享“空中花园”,体验立体式的绿意盎然;施泉葡萄打通线上云销路,让“小果子”走向“大市场”……更新着人民的生活体验、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市的全新面貌。
板块一 “新”字动能促发展
【亮点】一条路激活全域科创“流量密码”:武宁创新共同体向长三角区域扩圈
从武宁路出发,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叶文每月都要在长三角出差,推动他所在的团队与浙江安徽企业的合作,而这次顺利合作得益于武宁创新共同体平台。一条武宁路,全长2300米,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更是上海连接沪宁沿线的要冲。日前,普陀区面向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一批产业“链式联盟”正式启动,借助“一条路”激活全域科技创新发展的“流量密码”。为了引导“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普陀区还开展了“科创集市”的“组团式”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协同,辐射长三角区域,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替代土壤、绿化可定制,这家企业做起了“无土”生意经
“空中花园”“绿色幕墙”,近段时间申城的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街头巷尾正发生着一场绿色升级,一种不用土的绿化产品正在悄然兴起。据悉,这些充满创意的绿色植物装饰都来自于一家扎根普陀的企业——草木计划(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研发出的无土生长基是一种新型聚氨酯材料,能让植物种植脱离土壤,不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1cm厚的材料就可以满足60cm冠幅植物的生长。借助这项材料,绿化植被可被应用于屋顶、坡道、建筑表面、商业小品等多种场景,为市民百姓带去不一样的绿意。
宝山好“丰”景!藤架上的“圆果子”变成村民手里的“金袋子”
炎炎夏日,葡萄正熟。近年来,施泉葡萄名气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宝山区罗泾镇新苗村一直面临着“经营分散、不成规模的葡萄用地产能有限”的问题,近年来在罗泾镇相关职能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引入了“施泉葡萄”品牌。其中“施泉葡萄”创始人“金山葡萄大王”卢俊杰抓住机遇,大胆规划了施泉葡萄园的跨区发展。他还与盒马、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等生鲜平台合作,拓宽施泉葡萄的批发渠道和线上销售频道,助力农产品打开“云”销路,让“小果子”走向“大市场”。新苗村也将抓住此次机遇,做好精品农业的文章,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布局。
板块二 基层党建固根基
【亮点】深耕“三治”沃土 做基层治理的追“枫”者
“这土布贴画,以前是用来做衣服的,没想到现在还能用来讲法治故事,挺有创意的……”近日,金山区吕巷镇举办的土布贴画作品巡展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近年来,吕巷镇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将各类服务资源下沉。例如以“法治+非遗”的方式推出《“布”入非诉文“画”,弘扬法治精神》画册,以法润民心;以数字赋能基层“智”理,为独居老人家庭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并纳入“吕巷镇城市生命线管理平台”,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吕巷镇通过深耕“智治”“法治”“共治”的“三治”沃土,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片区、园区、社区协同!普陀这里构建片区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日前,长征镇第二网格党支部,以怒江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阵地,结合片区、园区和社区实际需求,形成了“怒江党建+服务”的联动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工地建设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困扰,还通过党建引领提升社区服务品质,让居民和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互享、难题互解。工地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共同解决排水积水、墙面裂缝等问题,赢得居民好评。同时,党群中心还关注工友需求,提供中医问诊、工友套餐等暖心服务,成为工友们的“娘家人”。
阵地覆盖支撑组织覆盖,这个新型居住社区党群服务站用XIN连“新”
参与“寻访莘足迹”骑行活动、“莘青年”戏剧学院,成为乐队、滑板、徒步、羽毛球社团的“主理人”,现在这些都可以在闵行区莘庄镇的初心驿•城开莘社区党群服务站实现。据悉,城开莘社区党群服务站聚焦新型居住社区内各类主体,以阵地覆盖支撑组织覆盖落实服务覆盖,从拉近物理距离、增进情感距离、跨越服务距离三方面着手,确保阵地成为全覆盖工作的“根据地”“供给地”“实践地”。目前党群服务站致力于打造全网络覆盖、全链条治理、全领域服务的新型党建体系,通过技能提高、音乐艺术、运动健身、宠物友好等丰富多样的党群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板块三 民生项目惠万家
【亮点】“城市边角料”变身网红打卡地,宝山以城市微更新托举幸福“大民生”
宝山占地仅15亩狭长形的“新境地”公园因为场地大面积硬质化而常常空置,逐渐成为被忽视的城市一角,又因环境脏乱差,经常被周边居民投诉。今年它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宝山区按照“城市公园+”总体定位,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多功能、复合型“口袋公园”。现在的绿地公园拥有林下庭院、架空平台、智慧跑道、生态甬道、儿童乐园等多样化场地,还融入了“境享”社区食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功能,成为了真正的综合服务体和城市会客厅。无独有偶,宝山的淞南“四中心”、罗店美兰湖等多处民生更新项目都成为了市民的新晋“好去处”。宝山区代理区长邓小冬表示,宝山还将深入挖潜,建设更加宜居、更富魅力、更具温度的城市新空间。
一进地库就失联?浦东这个街道改造了所有小区,人在停车位上可流畅刷视频
天气炎热,浦东花木街道“大唐国际”公寓小区居民李先生上班前,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就开启了停在地下车库里的汽车空调。这得益于花木街道近来推进的“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覆盖”专项惠民工程。花木街道通过对小区建成年份和车位数量进行详细的调研排摸,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措施细,后又广泛听取多方意见,根据各小区的特点,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做到“一小区一方案”。据悉,花木街道所有61个地下车库现已实现信号覆盖,至此,进入地库人“失联”,智能汽车“失智”等家门口的“数字障碍”被全部扫除。
30分钟内有响应,24小时必回应…闵行基层探索推广一种社区“帮帮团”机制
“晚上9点扫了‘帮帮团’二维码反映,10分钟后志愿者就上门了解情况,第二天一早居委就帮忙沟通解决问题。”闵行区莘庄镇报春一居居民常女士欣喜道。“帮帮团”,是如今在莘庄镇报春一村、水清三村等10个小区试点并推广的“帮帮团”志愿服务线上求助平台工作机制,该机制试行5个月以来,辖区内矛盾纠纷类警情显著下降。据了解,“帮帮团”机制高效运转的秘密,在于其背后的“工作六步法”,即二维码生成、宣传推广、问题上报、分类解决、案件办结、事后回访六个步骤,真正实现了“一码扫、一键报、一口办”。通过与社区民警等多主体共治,“帮帮团”构建了一种更加灵活、快速响应的社区治理体系,真正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家门口就有!嵌入生活盒子里的智慧医疗服务看过来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上级医院专家面对面的诊疗服务,解决基本的看病需求。今年新建成的徐汇区康健街道康乐党群服务中心康乐卫生服务站,是一个集智慧健康驿站、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供给单元。近日记者了解到,社区居民们通过“健康自助服务一体机”,可以自行查阅健康档案、预约本市医疗机构号源、预约疫苗接种等,甚至可以体验“无感支付”等便捷功能。除此外,智慧健康驿站内的基本体征自助检测一体机可以帮助居民定期获得脂肪、血糖、血压等10项检测数据。
策划:杨金志、胡昊
统筹:潘旭、徐剑
主编:朱翃、燕晓英
写作:史依灵、师千行
内容分析:师千行、薛戎倩、童贝旎
制作:区域新闻报道研究中心(新华网上海频道、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