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电(记者 吴振东)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13日成立,这是该校完善基础研究学科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重要举措。
天文学是基础学科的发展引擎,天文学创新水平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之一,2017年至今的8次诺贝尔物理奖,3次授予了天体物理方向。天文学在国家学科发展布局中占据基础地位,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强调,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
依托复旦大学物理学科优势力量,复旦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将以“一流、前列”为奋斗目标,立足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前沿,致力于推动天文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国内外学者密切合作,创造高端科研成果,培养拔尖科研人才。据介绍,中心将主要围绕高能天体物理、星系形成与演化、宇宙学、计算天体物理四个重点学科方向开展研究,同时也考虑时域天文研究。研究手段包括理论、数值模拟及观测等。
近年来,复旦大学高度关注天体物理方向人才引进工作,已陆续引进了一批青年人才。2024年,天文学科方向领军人才袁峰教授加入复旦大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继续积极吸纳国内外中青年人才加盟,加强与国内外天文学研究机构之间学术交流,以及与复旦大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化学、生物等有关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中心计划在2年至3年内建成一支天文和天体物理精干队伍,达到学科发展临界质量,此后进一步精准引才、持续发展,5年后成立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国内居领先地位的、更高级别的天文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完)
【纠错】 【责任编辑: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