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 题:“梅花”惊艳申城,见证热爱和坚韧
新华社记者孙丽萍
“小满”节气中,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在上海吐蕊绽放。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领域最高奖项,该奖评选中传统戏曲所占比例很大,其中包括很多地域性强的地方剧种。大到京剧昆曲,小到局于一隅、鲜为人知的婺剧、台州乱弹、蒲剧、柳子戏,都在梅花奖的园地中平等拥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梅花奖”虽因“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得名,但实际已是传统艺术群芳争艳的“大观园”。
古老的戏曲碰撞时尚大都市,效应几何?人们看到:上海这一座中西合璧、亦古亦今之城,与中国戏剧领域最高奖项双向奔赴,激活了深藏于城市肌理中的传统文化基因。文化自信的热潮中,“冷门”不再“高冷”,传统艺术不缺知音。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演员陈丽俐来沪演出婺剧折子戏,包括《白蛇传·水斗》《穆桂英·辕门斩子》等,水袖翻飞间尽显功力,唱念做打饱含深情。演员返场后,已经卸妆,而剧场里的观众仍不肯离去,齐声呼唤“返场”时间长达十多分钟……陈丽俐在如潮的叫好声中又站到台上,再次“加演”。宁夏秦腔剧院的演员们也惊奇地发现:他们演到哪里,观众就追到哪里,还送来很多鲜花和奶茶。
满园梅香,惊艳申城——统计显示,自4月下旬以来,17场顶尖水平的演出、近2万名观演观众、30余场导赏、直播和快闪活动,让梅花奖在上海变成一次传统戏曲艺术的盛大节日,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上海全城“赏梅”,而梅花奖的获奖演员们也以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坚守令这座城倾倒,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下灵魂注解。
21日晚,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颁奖舞台上,上海的两名演员占据了“C位”,在获奖名单榜首位置,分别是上海歌舞团的朱洁静以及上海京剧院的蓝天。
朱洁静曾四次登上春晚舞台,已被全国观众熟知。颁奖台上,她身穿白色礼服,身形纤瘦得令人心疼。就在十天前,朱洁静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躺在病床上口鼻输氧的照片,配文“轻舟已过万重山”。原来,就在近一年前,她突生一场大病,入院手术,不得不告别挚爱的舞台长达8个月之久……她说:没想到,“人生突遭狂风暴雨,飞翔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梅花奖终评的曙光点燃重生信念,我忍痛恢复训练,在浴火淬炼中重新理解艺术生命。当《朱鹮》再度展翅,舞台光芒终将困顿与伤痛化为灰烬,唯留纯粹舞魂涅槃重生。”
梅花凌寒绽放,“朱鹮”浴火重生——梅花奖展演舞台上,梦幻绝美的“朱鹮”轻舞飞扬,尽管那经典的“环臂羽冠”舞姿如今会让朱洁静的伤疤隐隐作痛。
“无论如何我都要来赴和梅花奖的这份约定……你必须要做好准备沐浴烈焰,不先化为灰烬,如何能获重生?”时隔27年,舞蹈演员终于再度站上梅花奖颁奖台。当朱洁静含笑带泪地喊出:“唯有舞台可以给我救赎,下一个十年我还要跳着舞前行!”整座剧场都被感动和掌声淹没。
上海京剧院演员蓝天以《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一角成功“摘梅”,位列榜首,这也是上海京剧院收获的第11朵“梅花”。评委点赞称,蓝天扮相英武,嗓音清亮,文戏如松风竹韵,武戏似雷霆万钧。鲜有人知,蓝天近年来主演《智取威虎山》多达百余场。2017年,他在最后一场演出右腿粉碎性骨折,仍单腿支撑到演出结束,只因“不能让英雄杨子荣倒下!”
“梅花奖”的舞台上,每一位演员都有太多故事。
无论戏曲还是舞台,都要求演员耐得住寂寞。经历肉身与精神的千锤百炼才能登上艺术巅峰——这是“梅花”的考验,也是生命的馈赠。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信念可超越至暗时刻——“梅花”惊艳申城,见证中国戏曲舞台生生不息,激励更多逐梦人踏雪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