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科学(STEAM)教育”本土化路径,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新华网
2025 05/25 20:38:39
来源:新华网

探索“数学+科学(STEAM)教育”本土化路径,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字体:

  新华网上海5月25日电(许超)23日,一场以“教育强国视野下中小学数学+科学(STEAM)教育的使命与变革”为主题的微论坛研讨活动在上海中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吸引了众多教育领域专家和兄弟学校代表参与。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在致辞中表示,中小学数学和科学(STEAM)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数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创新实践来理解自然科学规律。对此,他倡议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郭金华也希望,学校能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数学和科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跨学科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上海中学作为本次微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其“数学+科学(STEAM)”融合教育已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跨学科教育体系。

  微论坛研讨活动上,上海中学教学处主任树騂以 “‘三高’引领创新育人”为主题,介绍了上海中学数学“三高”教学硕果、数学科学教育传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树騂说:“学校始终坚守‘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教学理念,通过搭建多元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优化综合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与科学素养。对此,学校开发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和专门课程、提供了优质的实践资源、数据驱动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近年来,上海中学的学生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丘成桐科学奖总决赛等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国际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通过导师团、生涯指导、双导师制等方式,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能力。”上海中学国际部高中段校长马峰表示,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冲击,教育应保留学生的思考深度、探索乐趣和表达渴望。上海中学国际部初小段校长刘炼也表示,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设立创新实验室、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科研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育”微论坛上,上海中学展现了其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实践。从剪纸实验抽象数学概念到统计指标与AI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体现了“技术赋能+文化浸润”的教学特色。与会代表认为,这些课程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和多元互动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课堂范式;在“科学(STEAM)教育”微论坛上,则集中展示了AI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Tracker软件分析碰撞能量损失、半导体材料微观结构的AI可视化、Arduino测温枪的工程实现……谈及“实验探究-技术赋能-项目迭代”的教学闭环,上海中学教学处副主任、特级教师、化学正高级教师李锋云提出的“三化协同”实验室建设理念(通用化、专业化、交叉化),正在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可复制的范式。此外,重庆八中、华育中学、淮南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代表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了各自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与面临的问题。

  

  此次微论坛研讨活动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与会代表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教学交流,汲取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教育水平。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表示,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上海中学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深耕育人沃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