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26日电(朱翃 傅婧艺)5月24日至25日,“减碳嘉年华”杨浦区贯彻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六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开启。今年减碳嘉年华活动为第二届活动,首日已超过5万人,预计今年将突破十万市民加入减碳生活的号召。
活动以“减碳”为主线,包含三大互动板块,20余处市民互动打卡点、30余个低碳生活方式摊主和50余家大学路周边商户联动,构建起“商旅文体展”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的碳普惠应用场景。
“减碳嘉年华”入口装置处。新华网发。
本次“减碳嘉年华”设置多个减碳活动板块。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引导市民深入了解减碳理念,积极参与绿色实践,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减碳不简单”板块,拍一拍,号召大家一起向减碳出发;给好“瓶”,点赞每一位垃圾分类践行者!“不简单的环卫人——致敬城市守护者”临展,通过特写展示杨浦环卫以“党建红”引领“环卫蓝”、守护“环境绿”的实景画面,引导市民关注和关爱为“减”碳生活默默奉献的城市美容师;在杨浦区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宣传摊位,主体企业爱回收通过可视化场景,展现杨浦“点”“站”“场”三级回收体系及回收实时数据。
在“减碳一起来”板块,喵老板再度回归,“喵爪”与市民互动盖章;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可持续环保项目作为公益支持,用闲置义卖的方式,让爱心与旧物紧密结合。现场还设有“情绪垃圾回收站”,参与市民可通过粉碎emo情绪卡,以物理仪式释放心理压力,从“心”出发,用行动串联起心灵治愈与地球疗愈的双向循环。
在“减碳新生活”板块,由废弃牛奶盒和餐盒制成的再生公共设施和用废弃塑料瓶再生制成的手机壳,以“城市家具”和再生之美,引导市民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和可持续性,鼓励推广由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让变废为宝、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在这里,市民还可以赏兰花、观茶艺,感受质朴生活与自然之美,传递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喵老板与市民互动盖章。新华网发。
今年减碳嘉年华活动作为第二届活动,除各类低碳宣传互动外,还增加了城市人文因素,关注情绪垃圾,引入兰花等传统文化,聚焦质朴理念,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据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六年来,杨浦区坚持以科技赋能推动分类提质增效,通过感应投口、智能感知、精细化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柜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建设及生活垃圾投放点专项更新改造提升,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分类小区33个,完成投放点专项更新210个。居民扔垃圾有了新体验,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感受度也随之提高。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大事”。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低碳的工作中,全区上下齐心、稳扎稳打。一方面,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巩固分类实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居民保持分类投放的文明习惯。同时,建立以智能回收为主体的杨浦特色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目前全区已投放智能回收柜1700多台,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性,强化资源回收能力。
市民将“坏情绪”纸条投入情绪回收站。新华网发。
此次“减碳嘉年华”是杨浦区连续第二年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开展垃圾分类、低碳循环主题的活动,通过政企协同、多方联动、广泛发动,搭建全民参与的互动平台,让低碳行为触手可及。无论是用一部旧手机换取咖啡券,还是将废纸转化为时尚包袋,市民都能在亲身实践中见证资源循环的价值,从而自发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杨浦区将持续践行《条例》要求,聚焦“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加快优化区内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及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在巩固实效、坚持创新、提升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亮点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项目,持续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