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26日电(记者潘清)伴随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核心领域,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被知名高校视为重要课题。复旦大学宣布,依托筹建相关专业硕士项目强化“技术转移”人才培育。
这是记者从25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科金教融——2025创新价值转化论坛”上获悉的。此次论坛旨在探讨金融、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表示,复旦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筹建技术转移(MTT)专业硕士项目,旨在培养领军型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据了解,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MTT项目聚焦五大人群:科技创业者,技术转移专业人员,科技企业技术、市场及产品部门管理人员,投资经理及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科技园区及政府科创服务人员;拥有三大职能方向:科技成果商业化、技术转移金融、国际技术转移;关注五大行业方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表示,将通过整合学科优势和校友资源构建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技术转移体系,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助力国家科技产业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透露,项目承接复旦大学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任务,依托学院优势提供金融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服务,助力科创企业发展。项目同时侧重国际技术转移,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实现技术落地。
论坛上,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以《构建耐心资本生态 赋能科产创新融合》为题,阐述了耐心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戴敏敏表示,科技创新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耐心资本作为关键支撑,同时需要打破创新资源壁垒,构建科产融合完整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打造创新人才生力军,建立与创新链匹配的基金矩阵,布局三大先导产业、未来产业等产业链战略制高点,深化创新策源协同网络、强化纵深策源体系,完善人才驱动的转化机制,高起点打造特色产业研究体系。
戴敏敏表示,期待上海国投与复旦大学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资源要素深度融合方面进一步跨界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创新“朋友圈”,共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