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王辰阳)鳞次栉比的外滩百年建筑,见证了大上海的风云故事,而在其后的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烟火气的汇聚之地,吸引了市民游客Citywalk、寻觅美食……然而乱堆物、乱停车、乱丢垃圾、乱倒污水等问题,却影响了“打卡”留念的好风景。
近期,上海黄浦启动了背街小巷专项治理行动,城管部门制定专项方案,以30个综合网格工作站为基础,将背街小巷分段纳入网格管理,推进“一点一策”治理方式。“党建引领、多格合一”使得治理行动初显成效,达标率接近95%,这些城市的“毛细血管”重回有序温馨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文化载体。
类似的治理故事,每天都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发生。从应用外摆申报、小型零星工程备案,到综合查一次、免罚减罚和“检查码”应用,上海城管执法系统推出了一系列优商惠企暖民心的举措,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和精度。
城管走进社区,矛盾化解在基层
进入夏季,烧烤龙虾海鲜小炒深受市民喜爱,但是沿街餐饮商户的油烟排放,让一些居民深受其扰。“衣服不敢晾,窗户不敢开,一开满屋都是油味”,浦东新区金杨新村一街坊的居民曾对此投诉不少。记者采访了解到,治理难点在于“先天不足”:商户独立烟道无出顶条件,低空排放必然扰民;传统“一户一管”改造成本高昂,商户无力承担。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牵头,联合街道环保管家、物业公司、餐饮商户成立‘餐饮油烟共治联盟’,以集约化建设公共烟道打破零散排放的困局。物业公司承担公共烟道主体建设费用,餐饮商户依据排风量占比分摊剩余费用,将每一户的改造成本降到最低。”
硬件改造只是起点,城管部门的设备运行实时监控、清洗维护云端留痕等措施及时跟上,从“被动处罚”到“未诉先办”,维护社区宜居环境和城市烟火气并不矛盾。
多格合一,正在上海的基层形成治理合力。

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针对居民多次反映的小区群租乱象及其引发的安全隐患,城管执法中队迅速联合公安派出所、社区网格力量展开细致排查。经查,涉事房屋被违规分割为多个独立隔间,租住人员结构复杂,此后多方联合行动才取得了根治效果。“大家齐心协力高效行动,让小区安全秩序得到根本性改善。”投诉人赵先生说。
从环境整治到垃圾分类,从消除电动自行车隐患到拆除违建,截至目前,上海共建设城管社区工作室近6100个,深化普法宣传、小区巡查等为民服务机制,融入了“多格合一”机制,在社区基层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唐磊表示,社区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主战场”之一,城管队伍进社区,从法律和执法规范性层面解决执法效率和权威性问题,明确了与专业部门的协同流程,在上海逐渐形成“居委+业委+物业+城管”的“四驾马车”新形式。
智慧赋能治理,精细化解决顽疾
医保套现、公积金提取、热门电影网址……你是否注意到共享单车上层出不穷的非法小广告?这类问题一度成为城市治理顽疾,不仅有碍市容环境,更带来经济违法犯罪风险。对此,上海城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科技赋能、源头治理、多方共治等精细化手势,处理这些“牛皮藓”。
“市民使用共享单车的频次多、流动性强,我们不能让共享单车成了流动的小广告重灾区。”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徐云逸说。共享单车企业同样深受困扰,于是各方开启合作。在运维端,工作人员随车携带清洁工具,投放车辆也及时除“癣”;在企业端,技术方案升级后,用户解锁单车就会出现提示音——请勿相信车身小广告;在执法监管端,将共享单车纳入网格化动态管理体系,在轨交站点、商超综合体、校园周边等单车集散区域重点监控。

今年以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先后走访了哈啰、美团、青桔三家共享单车企业上海总部,指导督促企业加强车身小广告日常清理。截至6月上旬,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4300余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8起,移送通信管理部门停机8起,清理车身“小广告”约7万张。
查处渣土车“跑冒滴漏”,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同样是上海城管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依托大数据分析,结合市民投诉线索,及上海市建筑垃圾数字化智能监管平台的实时预警信息,科学研判渣土车违规行为高发区域,为执法人员在相关工地出口、主要运输道路等点位设置检查岗提供精准指导。
对于跨省偷倒建筑垃圾的情况,长三角毗邻城管开启协同治理。今年3月初,浙江平湖的新埭镇泖河村一处农地“长出”一座“垃圾山”,是约270立方米的拆房垃圾。发现案情后,依托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市—上海金山区”联合行政执法队运行制度,两地城管部门展开联合调查,双方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办案等联勤联动,形成跨省联动的“闭环执法”,涉案人员得到惩戒。
“相关联合行政执法队运行制度启动近3年来,打破区域壁垒,共同破解行政执法的难题顽症,办理200多起跨省案件。”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彭燕玲表示,相关机制不仅破解了省际交界处的“执法真空”难题,更通过渣土整治联席会议、“菜单式”企业服务等机制创新,形成多层次、常态化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体系的有益探索。
优化营商环境,更注重执法实效
“您好,这是我们本次检查任务的二维码,您通过‘随申办’小程序扫码后,可以看到检查的部门、人员、事项、结果,也可以对我们的检查行为进行评价。”记者此前跟随上海城管执法队员来到一家餐饮单位检查,“码”上监管工作,让涉企检查更透明高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曾经有一些商户抱怨:“前两天刚刚检查过,怎么又来检查了?”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启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针对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在确保严守安全底线、强化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主动降低检查频次、提升检查问题发现效率、确保检查对象信息准确性,持续增强涉企行政检查规范性、精准性、有效性和透明度。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宋洁介绍,我们到经营场所后会亮出“检查码”,被检查人扫码后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检查信息,比如我们在这家饭店要检查废弃油脂收运台账、油烟设施设置以及垃圾分类情况等事项。
该饭店前厅经理杨艳红说:“这种检查方式更加高效,我们能及时查看到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逐项优化整改,工作也更清晰明了。”

今年以来,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坚持跨前服务、松绑减负、包容审慎、数字赋能。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第十届“7·15公众开放日”活动中,《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规定》以及《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依法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一同发布。其中《轻罚清单》为首次制定,包括房产市场管理4项、物业管理1项,主要涉及房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
“近年来,在城市治理中最基层的、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难度较高的执法内容都集中到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的工作中,城管执法工作也是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使得执法全过程必须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讲求力度、讲究温度,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贡献重要力量。”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平说。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刚表示,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深入推进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新执法模式为突破口,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为基础,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效能,坚持为上海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