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理人 | 顾心瑶:以创新激活乡村文化内驱力-新华网
2025 07/24 08:54:37
来源:新华网

对话主理人 | 顾心瑶:以创新激活乡村文化内驱力

字体:

  

  新华网上海7月24日电(许超、姚妮佳)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顾氏老宅,正以茶咖香与文化韵,书写着“历史保护建筑+青年创业”的乡村振兴新故事。作为顾家第十六代后人、80后党员,顾氏老宅茶咖馆主理人顾心瑶以“守宅人”的责任与创新者的魄力,让这座上海少见的完整绞圈房民居,从静态的历史标本变为流动的“文化会客厅”,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修旧如旧,让老宅“筋骨不动气血活”

  顾氏老宅承载着周浦镇百年记忆,2021年底经上级文保部门“修旧如旧”修缮,还原了绞圈房“四面有房、庭心居中”的原始风貌,腰沓门、戧篱笆、墙门间等特色建筑细节,留存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对待老宅,要像对待百岁老人,筋骨不动,气血要活。”顾心瑶说。

  作为深耕茶饮行业十余年的从业者,她在保留老宅固有结构的基础上,以现代软装重构公共空间功能分区,让历史质感与当代审美自然融合。如今,访客既能触摸百年木结构的温度,也能在舒适的茶咖空间里感受时光流转,开业至今收获无数好评,印证了“保护与活化”并行的可行性。

  青年创新,为乡村注入“新陈代谢”力

  “周浦是我的家乡,看着城市化进程中美丽乡村渐成‘奢侈品’,我想为它做点什么。”顾心瑶的创业选择,源于对故土的深情,更源于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捕捉。毗邻迪士尼度假区的地理优势,叠加年轻人对“近郊微度假”的热衷,让他看到老宅转型的可能——以茶咖馆为载体,打造兼具历史厚度与当代活力的休闲空间。

  这里的“福气拿铁”带着祝福,传统文化体验空间里能亲手触摸非遗技艺,年轻团队用实践打破“青年创业是对老宅的闯入”的质疑。“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标本式保护,而是通过创新激活文化内驱力。”顾心瑶说,老宅的“新陈代谢”,正是青年与历史对话的过程,让百年建筑真正与时代共振。

  活态传承,让文化基因“流动生长”

  绞圈房是江南民居的“活化石”,如何让其承载的文化“活”在当下?茶咖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特色产品融合传统意象,文化空间提供沉浸式体验,让访客在品味拿铁香时,自然亲近“耕读传家”的家文化,在老灶头的烟火气里,遇见守候老宅的百岁婆婆,感受不可复制的生活温度。

  目前,团队已着手招募非遗手作老师,计划下半年举办公益非遗手作展览,让历史建筑与非遗技艺碰撞出沉浸式体验。顾心瑶表示:“我们不想做文化的说教者,而是搭建一个场域,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成为文化基因的携带者、传播者。”无论是热衷“去班味”的年轻人,还是眷恋乡愁的长辈,都能在这里找到与传统对话的方式。

  村咖赋能,架起城乡交流“文化桥梁”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实践,顾氏老宅茶咖馆跳出“城市文化下乡”或“乡村资源进城”的单向思维,将家族遗产转化为服务社区的文旅载体。它不仅是“村咖”,更是城乡交流的纽带——城市访客在这里触摸乡村肌理,村民在非遗体验中提升文化自信,“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文旅生态正逐步成形。

  谈及未来,顾心瑶勾勒出清晰的蓝图:从目前的“1.0 版本”茶咖体验空间,到即将推进的“2.0 版本”非遗传承研学平台,再到计划孵化文创品牌的“3.0 版本”,目标始终是让老宅文化“走出去”,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建筑保护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生长的力量。”这座百年老宅的新生,正是上海乡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迈向未来的生动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