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疗,守护高危母婴平安-新华网
2025 08/05 20:34:33
来源:新华网

仁济医院: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疗,守护高危母婴平安

字体:

  新华网上海8月5日电(袁全、崔秀琴)“能平安生下孩子,真的要感谢仁济医院的医生们。”39岁的周女士抱着刚满一岁的女儿仁笑,眼眶微红。“仁笑”寓意着“有了仁济医院才能笑呵呵”。这个在脑肿瘤与孕期双重考验下诞生的孩子,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称仁济医院)在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域的典型案例之一。

  多学科协作 共渡生命难关

  “听神经瘤直径一旦超过3厘米手术难度和手术后并发症几率倍增,超过4cm便会压迫脑干和小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颅脑肿瘤中心主任张晓华介绍。

  2024年3月,听神经瘤直径已达4厘米的周女士,经检查发现已怀孕4个月。医生告知,妊娠导致的激素变化有可能加速肿瘤生长,增加脑干受压风险,随时危及生命。

  “第一家医院说必须立刻进行开颅手术,不然大人有危险,孩子也有可能保不住。”周女士回忆。面对两难选择,她陷入了纠结与挣扎——是要冒险保住胎儿,还是优先考虑自身安全。

  转机出现在2024年4月。她得知仁济医院在高危妊娠救治领域具备突出优势,主动向医院求助。而仁济医院妇产科团队了解情况后,决定收治这位特殊患者。妇产科副主任张羽随即与周女士取得联系。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晓华等正在查房 (资料图,受访单位提供)

  这份迅速的回应源自仁济医院的多学科协作体系。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MDT示范单位之一,仁济医院设有专门的妊娠合并肿瘤及内外科合并症MDT门诊,由医院首席专家、妇产科主任医师狄文牵头,相关科室专家定期会诊。针对周女士罹患的听神经瘤,妇产科、神经内外科、影像科、麻醉科、重症科等科室专家经过会诊,最终形成治疗方案:继续带瘤妊娠,先分娩后手术,并做好了三套预案——顺利按期分娩预案、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发生极端情况抢救预案。在周女士孕期,她共经历两次MDT会诊,从肿瘤生长监测到胎儿发育评估,每个环节都有精准方案。

  三十年积淀 托住高危的她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在妊娠至产后42天内出现任何一种威胁其生命的状况但最终存活的孕产妇定义为危重孕产妇。2006年,上海市在国内率先用“绿、黄、橙、红、紫”五色分级预警体系评估妊娠风险,强化母婴保健分级管理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经过30余年发展,上海市已形成成熟的危重孕产妇管理体系,并对危及生命的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进行了明确定义。

  “周女士来找我时属于五色预警中的红色,虽然还没有达到危重,但属于高危孕产妇。”张羽介绍,由于其听神经瘤位置特殊,临近脑干,一旦病情进展,随时可能压迫生命中枢,向危重孕产妇转化。因此,医院安排她每两周到院随访一次;产科和神经外科专家随时与周女士保持联系,方便她居家休养时,可随时咨询病情。

  2024年7月22日,周女士分娩当天,张羽主刀剖腹产手术,张晓华及其团队全程在手术室外守候待命,“就怕麻醉后颅压骤升”。上午10点36分,随着一声啼哭,体重2220克的女婴仁笑降生。两个月后,在贾锋、张晓华两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的主刀下,周女士接受了6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肿瘤近全切且保留了70%面神经功能。再见到周女士,贾锋说:“静态面容没太大影响,恢复得不错。”周女士如释重负。

  妇产科主任医师张羽(右一)正在进行剖宫产手术 (资料图,受访单位提供)

  在仁济医院,这样的高危救治并非个例。1993年,医院被设立为“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2007年,成为首批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2015年,上海市首家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在此落地;2024年被遴选为上海市医护人员危重孕产妇救治实践技能培训中心。目前,仁济医院担负着上海市乃至华东地区大量疑难危急重症孕产妇的会诊、转诊及救治工作。每年抢救的危重孕产妇占全市危重孕产妇的20%。截至2024年,累计抢救危重孕产妇2000余例,总数量居全市首位,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7%以上。

  个体化诊疗 回应患者期盼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的‘皇冠’,而颅底外科是‘皇冠上的明珠’。”张晓华表示。周女士的肿瘤位于脑干附近,手术需在显微镜下进行,借助神经电刺激仪器精准定位面神经,既要全切肿瘤,又要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功能,难度极高。

  除了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更难得的是团队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我们既要把握疾病的整体规律,更要重视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张晓华强调,尽管同类疾病患者遵循相似的治疗原则,但具体到个人,其临床表现、体质特征和治疗反应往往千差万别,这正是实施个体化诊疗的核心所在,也最能体现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

  根据张晓华制定的原治疗方案,建议在剖宫产术后两周即实施开颅手术。但考虑到患者周女士希望延长哺乳期的意愿,经医疗团队评估后,决定调整手术时机,继续密切随访监测,待其哺乳期结束且身体状况适宜时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要讲科学,但患者的意愿同样重要。风险可控时,我们想帮她圆做母亲的梦。”张晓华说。为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仁济医院建立了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实时病情讨论机制,通过专项工作群实现各科室信息即时共享;同时由产科安全办公室统筹调配全院医疗资源,确保包括血液制品、特殊药物在内的各项救治物资及时到位。作为上海市唯一指定的危重孕产妇救治培训中心,该院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大批专业人才,持续提升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将“生命防线”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7月22日,周女士携女儿及母亲返回医院向医生致谢。 新华社记者 袁全摄

  前不久,在仁笑一周岁生日之际,周女士携女儿及母亲专程返回仁济医院致谢。周女士怀抱女儿,与母亲一道专程返院,将饱含谢意的鲜花与锦旗郑重献予张晓华、张羽、贾锋三位医生。诊疗团队关切地询问着周女士的康复状况,当目光触及健康活泼的仁笑,医患双方脸上都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这场跨越生死的守护,最终以“仁心”换来了生命的“欢笑”,为这个险象环生的故事画下了一个圆满而温暖的句点。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