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9日电 上海金山区廊下镇,虽然地处远郊,却是上海市民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这里是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也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多重“身份”归属一座市镇,沪上罕见。
尤其以蘑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种植业,廊下镇的规模和产值在上海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借助科技加持,当地在种源突破、种植技术、智能采摘等方面不断进步。“蘑”力小镇秉持“农业立镇、旅游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理念,正走出“三农”发展的“廊下之路”。
“蘑”力小镇 高产更“循环”
夏日里走进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迎面就是一阵清凉感。一间间菇房里,一排排培养架整齐列队,这里可不是仓储区,而是悄无声息却又“活力满满”的生产区。依托有机质,一个个白蘑菇正奋力生长,逐步撑开了的小菌伞,像点缀了大宛如朵朵小不一的白色花朵。
合作社负责人陈林根介绍,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他们的双孢蘑菇产量非常可观。“双孢菇的栽培周期大约是33天,每个周期的单产能达到35公斤每平方米,产量是之前传统种植的十几倍”。
图为联中合作社负责人陈林根在菇房查看双孢蘑菇
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规划管理科科长李叶自豪地说,廊下镇仅双孢蘑菇这一项,一年的产量就超过1.8万吨,占上海同类菇产量的90%以上。可以说,上海本地餐桌上但凡用到的双孢蘑菇,十有八九来自我们廊下。”
在探索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联中合作社“盯”上了双孢蘑菇种植原材料——稻麦秸秆和鸡粪,成功构建了“稻麦秸秆—蘑菇—有机肥”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如今,联中合作社每年能够消耗6万吨稻麦秸秆和4万吨畜禽粪便,同时将蘑菇种植下脚料转化为10万吨有机肥进行还田,不但有效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更探索出一条生态绿色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智能”采摘 更有农旅“研”与“玩”
近年来,廊下镇的蘑菇采摘经历了一场“智能式”的跨越发展。
一般菌菇的质地都很娇嫩,机械化采摘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害,“卖相”不佳自然就卖不出好价钱。廊下的蘑菇以往也都是依靠人工采摘,这一直是蘑菇产业链上一笔不小的成本。而在联中合作社的一间菇房里,一场“秘密实验”正在进行。
精密的摄像头测定菌伞的角度,随之采摘机器人的柔性臂也调整好角度,“捕手”柔软的吸盘稳稳地“吸住”菌伞顶部,温柔地拾取并扭摆,完整的双孢蘑菇就完成了高效无损的采摘,并被送到收集区。
双孢蘑菇的自动化采摘是行业内的“顶尖”难题,由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煜镓、上海联中等单位协同攻关、完全自主研发的蘑菇智能采摘机器人历经5年、三轮迭代,深度融合AI和农艺,率先突破了密集蘑菇的精准识别、拟人化柔性无损分离、采摘策略智能决策、蘑菇生长预测及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经过训练的自主采摘机器人能察看、会思考,能模拟人类自主感知、智能决策并精准执行。
除了采摘机器人,该团队还开发了智能切根收集机器人,目前正打造面向多层培养架单元的采摘、收集机器人集群系统,促进蘑菇智能采摘的产业化落地,助推双孢蘑菇产业智能升级及智慧工厂的构建。
在廊下,蘑菇不仅是“吃”的产业,同时也是“学”和“玩”的产业。廊下镇以蘑菇产业为特色,围绕着郊野公园打造了现代农业休闲区,并利用联中合作社等企业的蘑菇基地,形成了一条蘑菇主题的旅游线路、研学线路。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蘑菇产业,联中打造了双孢蘑菇科普展示厅。结合不同农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现场、知识展板、模型、试验演示、科学视频等形式呈现农业科研成果和科研试验过程,让青少年走进农业,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提高他们的成就感。“田间课堂+实践体验”的形式吸引了莘莘学子走进基地,参加体验活动。
科技为先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
廊下镇的农业科技发展不仅体现在采摘技术方面,在循环利用方面,也是颇有建树。
比如,廊下拥有上海全市首个“楼房养猪”项目——上海松林生态农业园现代化楼房养猪场。这里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打造出生猪养殖与有机水稻、有机蔬菜和有机水果种植相互融合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用“吃干榨尽”来形容这家企业的全链条循环技术,十分贴切。企业对猪的排泄物进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约可实现沼气发电1万多度。同时,富余的沼气被用于提纯生物天然气,年产约175万立方米,可实现销售收入455万元。该项目也是上海市首个生物天然气入城镇燃气管网项目。
图为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廊下基地,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收割现场
廊下还勇攀农业科技高峰,向生产源头端科研进军。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廊下基地选育出全市最早收割的节水抗旱稻“八月香”,廊下万亩粮田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摇篮之一;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生菜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平台,与廊下的浩丰、金开、沪耕等合作社共同种植选育新品种,走出上海,辐射全国,推广面积超13万亩以上,“廊下生菜”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图为稷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棚内生菜生长环境
廊下镇党委书记李芳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廊下立足于出产优质农产品,继续深耕做好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并牢牢抓住上海市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推动廊下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大发展。
出品:王永前 姜微
策划:杨金志
监制:潘旭 方为
统筹:朱翃
记者:赵逸赫 朱翃
视频制作:徐昌敏 张千石 李沁雨
鸣谢:金山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