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三旧”变“三新”,老小区“逆生长”》的报道。
徐汇区枫林街道宛南六村是上海市中心一个普通的居民区。这里有43栋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公房,也就是俗称的“老破小”。如今,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新漆的米色外立面、宽敞的人行道和绿化带、崭新的晾衣架和雨棚……这个“年近五旬”的居民区没有老小区常见的衰颓和杂乱,反而给人一种整洁舒爽的感觉。
宛南六村的“逆生长”,源于4年前。2021年初,在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浪潮中,宛南六村被纳入徐汇“三旧”变“三新”改造范围,即让老旧住房换新颜、老旧小区穿新衣、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一场社区“焕新实验”由此拉开序幕。
首先是加装电梯。宛南六村的居民中有约40%是老年人,当年引领潮流的六层楼,现在却给很多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带来麻烦。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到2023年上半年,宛南六村43个楼栋实现“加梯”全覆盖,这样的规模和进度在上海全市的小区中名列前茅。
随后是小区的立体化改造。以道路拓宽为例,老旧小区要做到人车分流,小区主干道需拓宽5米,这涉及宛南六村内部17处拆违,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历史遗留问题”。宛南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嵘捷是一名“85后”。他带领居委会和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当年的加梯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居民的信任和参与是小区改造的最大动力。”
小区的改造细节满满,走过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用情:
最显眼的当数每户人家外立面的整体焕新。晾衣架、雨棚、空调外罩、防盗窗,这就是社区工作者口中的老房子“四件套”,在宛南六村数量达到3457个,此次改造中99%完成更新。“像晾衣架,原来大家都用龙门架,悬空伸出数米,用铁丝固定。不仅影响楼下邻居,台风天还有安全隐患。这次我们统一换成不锈钢的伸缩式晾衣架,既美观又实用。”孙嵘捷说。
楼栋内部也“别开生面”。原来的水泥地面改成防滑地砖,还增设了木扶手、临时休息座椅等适老化设施,并装上了综合布线、智能控制照明等人性化设计。楼栋入口处的门牌也从普通绿牌换成了夜晚可发光的金属拉丝门牌。
“三旧”变“三新”,改变的不仅是小区面貌和房屋外貌,还有居民的心态和日常行为。“因为房子小,过去经常有人在楼道里堆杂物。现在楼栋内外清清爽爽,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堆了。人能影响环境,环境也可以塑造人,现在居民都会自发维护小区环境。”宛南六村居民陈阿姨对小区的变化很有感触。
宛南六村所在的枫林街道,是上海市徐汇区旧改的重点区域。2024年,位于枫林街道的东安新村117幢居民楼、6057证住户,100%完成签约动迁,成为上海史上最大的单地块旧改征收项目。2025年伊始,同样位于枫林街道的天钥新村六期项目,居民整体签约“原拆原建”。随着宛南六村项目收官,今年枫林街道还有数十万平方米的老小区纳入“三旧”变“三新”改造范围。不同的更新方式,对应着同一个目标——让居民从“住有所居”,不断迈向“安居宜居”。
“硬件改造是基础,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软治理工作要完善。包括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多格合一’推动‘民情快办’等。要让居民在软硬件结合的基层治理创新里,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体验到品质的提升。”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小超告诉记者。
眼下,孙嵘捷正面临一场治理方面的“硬仗”——调整物业费标准。过去10多年里,宛南六村的物业费一直维持在0.8元每平方米,“低价低质”使得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在征询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这一次宛南六村打算提到1.4元每平方米,相关公示已在小区内部张贴出来。增加保安数量、提升保洁频次、加强绿化养护、做好电梯维护……确保“质价相符”,一系列物业服务提升行动在调价前已悄然展开,让孙嵘捷对打好这场“硬仗”充满信心。
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要细化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是宛南六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