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8日电(王若宇、张莹)绿色建筑不仅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生动实践,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由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投资建设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通过构建完整的碳中和实践闭环,为我国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绿建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与李子园公园。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全产业链协同 打造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与武威东路交汇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与周边李子园公园的绿意相映成趣。地下车库无需开灯却明亮如昼,8个导光管将自然光引入每个角落;中庭贯穿五层楼宇,穿堂风透过可开启幕墙流转。这座总建筑面积11782平方米的建筑,从视觉到体感都诠释着“绿色科技”的内涵。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实景图。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该大楼建成时是上海最大的单体零能耗建筑,不仅是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美国LEED铂金级、美国WELL铂金级等国内国际权威标准于一身的标杆之作,更以51%的本体节能率、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造林6517平方米的成效,成为建筑行业零碳转型的“技术试验田”。
楼宇建筑的碳中和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策划、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集成应用,最终使建筑实现“零碳”目标。
该建筑外窗和幕墙采用透光性良好的材质、控制房间进深,并利用中庭导入阳光,使室内形成良好的双侧自然采光效果,地下空间则通过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线,满足人员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照明能耗;同时建筑采用智慧照明系统,进一步减少能耗。建筑外立面采用五玻双腔玻璃的被动式节能幕墙,均匀设置开启幕墙,室内几乎全空间可实现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每小时2次,有效减少空调设施耗能。
同时,该建筑配备了高效“绿色能源站”。示范楼的屋顶和外立面铺设了总装机容量高达492.63KW的高效预制光伏板,年发电量超40万度,可完全覆盖大楼自身用电量。建筑的空调系统采用了高效的地源热泵技术,146口地源井为建筑供冷供热,可节约11.7%的空调用电。同时,建筑内全面采用1级节水器具,并通过雨水、中水(洗手、淋浴等非厕所排水)利用,构建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以达到极致节水的目标,全年可节约市政用水约3000吨。
地源热泵机房。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此外,AI驱动的数字孪生智慧运维平台,实时对建筑进行感知、诊断、预测和智能调控,实现了对建筑“绿色基因”的动态优化和持续进化。例如,当某区域CO2浓度略升,系统立即自动调节新风量,在无人区域自动关闭灯光和空调,根据室外光照强度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根据电网的峰谷时段智能调度储能系统等。这些看不见的“调控”,让建筑始终处于最优节能状态,推动了绿色建筑从“静态节能”迈向“动态智慧节能”。
以人为本 绿色科技实现“价值双赢”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不仅是一个高效的节能建筑,更是一个健康、舒适、激发创造力的“科技乐园”。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色科技推动环境与使用者“双向友好”,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价值双赢”。
在示范楼设计阶段,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就以“健康建筑三星标准”的指标要求加以策。其中,可开启幕墙、采光中庭以及地下车库的导光管系统等设置,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风与自然光。智能照明系统动态调节室内光线色温,模拟自然节律,有效避免了人工光环境带来的视觉疲劳。严选绿色建材确保“零甲醛”,室内PM2.5年均浓度19μg/m³,切实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提供健身房与员工食堂,采用中庭环绕式楼梯串联各楼层,鼓励健康行为。
自然采光通风中庭。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在施工阶段,装配式工艺等绿色建造方式大幅度减少现场噪音、粉尘、废水等环境影响,为施工人员和周边社区营造更优环境。在运营阶段,智慧运维平台自动调控温湿度、新风量与空气质量。此外,独特的“健身发电”区域让员工的锻炼活动成为绿色能源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环保意识。
示范楼创新性地将其绿色理念与紧邻的“李子园公园”进行空间和功能上的联动。这种将高科技绿色建筑与近自然生态公园相结合的模式,创造了一个从室内到室外、从建筑到社区的完整绿色生态系统,为未来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锚定“双碳”进程 助力绿色建筑“普惠推广”
随着国家“双碳”进程的推进,建筑业正从传统建造模式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深刻变革,绿色建筑的标准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的投资建设正是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主动应对这一市场趋势打造的标杆项目。公司希望通过该项目磨炼其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培养人才、引领标准。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正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引领和全产业链协同的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引领、园楼联动、技术咨询”为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的“碳12坊”、长三角水乡客厅蓝环工程、浦东沔青公园改造等重大生态项目等具体实践中,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把绿色足迹理念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
“碳12坊”作为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的先行启动区,占地175亩,已建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于2024年12月12日正式开园。其中,创新中心集低碳科普展示、研发办公、会议活动、商业配套于一体,获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示范工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
同时,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主编牵头立项中国节能协会团体标准《零碳公园评价技术规范》,还填补了国内在零碳公园系统性评价方面的空白,为各地零碳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认证提供统一、科学、可量化的技术依据,有效引导公园从传统的绿化功能向生态固碳、低碳运行、示范教育等多功能复合体转型升级,对促进公园绿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绿色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建筑行业将逐渐从“建造成本”导向转向“绿色价值”导向,绿色建筑必将从“标杆示范”迈向“普惠推广”,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也将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值得信赖的方案。